药物递送——脂质体

首页    药物递送——脂质体

药物递送——脂质体

 

  脂质体纳米材料是一种在生物医学和药物递送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的载体。它由两种或多种磷脂分子组成的球形和类球形的结构体,其结构和性质使其能够有效地包装化合物,从而克服传统药物递送在体内的种种限制其中磷脂是脂质体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占整个脂质体的大部分比例

 

一、脂质体的主要成分

1. 磷脂:包括阴离子磷脂,如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肌醇(PI)等以及阳离子磷脂,如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甘油(PG)等。磷脂是形成脂质体的主要组分,它们可形成双层结构,包裹着水溶性的分子,如药物、DNA等。

2. 胆固醇:胆固醇是脂质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膜的中层位置,通过调节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增强膜对药物的封装和传递能力。

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硫酸钠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强脂质体的稳定性和渗透性,促进药物的释放。

  除了这些主要的成分,脂质体还可能包括其他辅助成分,如染料、聚合物、吸湿剂等。这些辅助成分可以用于改变脂质体的形态、稳定性、渗透性和颜色等。

 

二、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所需脂质体的特定应用和目标要求灵活选择不同的制备方法。

实验室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乳化法、薄膜分散法和微流控法:

1乳化法由高压均质或者高压环状撞击力,使磷脂、胆固醇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成分完全混合,制成混合气泡,再经过蒸发、冷冻等方法制备脂质体。

2薄膜分散法:将目标磷脂、胆固醇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一定摩尔分数混合,在水相中形成薄膜,接着使用超声法或其他物理方法将薄膜强制分散,并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形成脂质体。

3 微流控法:

微流控法是一种先进的、高效的微型化生产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流体在小尺度尺度下的运动行为,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学等领域。

利用微流控法制备的脂质体具有高度可控性和一定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制备技术。微流控技术可以调节脂质体的粒径、壳厚、脂质组成等参数,有利于优化脂质体的特性和性能。

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1)将所需要的脂质体中的脂质和其他成分混合均匀。

(2)通过微流控装置,将混合物注入微通道中。

(3)在微通道中,流体受到精细的微型结构的约束,从而形成高度有序的流体流动状态。

(4)在高度可控的流场中,脂质体逐渐形成,同时可以调节微通道中的流速和流量,从而调节脂质体的粒径、形态和性能。

(5)最后,从微流控装置中收集得到制备好的脂质体。

  在制备脂质体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磷脂、胆固醇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比例和质量,保证混合均匀、稳定性好,同时还需要注意制备过程中温度、酸碱度、药物浓度等因素对脂质体产生的影响。

 

三、载药原理

  脂质体作为一种药物输送平台,载药的原理是基于脂质体的结构和性质以及药物的特性。

脂质体内外两部分是由不同的脂质质量所组成,其中外层为磷脂,可与水进行相互作用,内层主要为中性脂质、胆固醇和其他成分,如表面活性剂。在膜失去结构时,药物可以自发地向脂质体内部渗透,并在内部得到包裹,从而形成药物载体。药物分子可以通过静电和通气传递到脂质体中,并且随着脂质体的收缩和膜与药物分子间交互作用的增强,药物分子可以从膜中逃生,从而被释放到目标组织或细胞中具有高分子药物的性质的分子也能被载入脂质体中,且载药后的酯化物成分也具备分散和稳定性较高的优点,增强了药物的空间分子域,呈现出明显的传递性。

  总之通过脂质体的包覆效果和药物自发渗透的方式,将药物包裹在脂质体的内部,形成脂质体颗粒。在接触到人体组织时,脂质体颗粒会被取到靶细胞附近,随着靶细胞的拍摄,药物随即被释放出来,达到治疗靶点。这是脂质体载药的基本原理,也是脂质体在药物输送和传递方面具有优异性的原因之一。

 

四、国内外已上市的脂质体药物

  国外已上市的脂质体药物如下:

1. Doxil(美国): 莱姆紫霉素脂质体注射剂。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

2. Myocet(欧洲):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用于治疗乳腺癌和胃肠道明胶质瘤。

3. Visudyne(丹麦):非福尔马林脂质体注射液。用于治疗黄斑部年龄相关性眼底病变。

4. AmBisome(欧美市场):脂质体制剂氟康唑注射液。用于治疗真菌性感染,如白色念珠菌病、念珠菌血症和阿司匹林微生物感染等。

除此之外,脂质体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正在不断推进,一些新药如Merades和EndoTAG也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以期更好地治疗癌症等疾病。

  国内已上市的脂质体药物如下:

1. 咪康唑脂质体凝胶(CT131):该药物可口服或外用使用,用于治疗宫颈炎、阴道炎和念珠菌性阴道炎等。

2. 清脂派(艾慕思):肝素钠脂质体注射液,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

3. 紫杉醇脂质体注射液(艾普西):用于治疗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4.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脂质体注射液(创新药二类):用于治疗严重感染、败血症等。

  除此之外,一些脂质体类似物如胆固醇负载的胆固醇脂质体(CL)纳米粒子也已经用于药物传递和治疗等领域中。近年来,以脂质体为载体的新药正在不断涌现,这些药物不仅有望为广大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也将推动脂质体药物学在国内的发展。

 

2023年5月15日 14:52
浏览量:0
收藏